南昌左传实业有限公司
移动电话:13687088555(张经理)
客服QQ:7113911 43955769
传真:0791-86452423
联系电话:0791-86452423
客服信箱:43955769@qq.com
新冠疫情引发的危机及应对,加速了基础教 育传统壁垒和边界的瓦解,主要表现为 “线上线下”“家内家外” “校内校外”等三大分界线的 进一步突破和相互渗透,它们之间的壁垒,都在疫情的冲击之下 “摇摇欲坠”,共同呈现出如下 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: 线上教学、在家学习和校外教育,将在后疫情时代,扩展自己的领地,与传统的线下教学、在校学习和校内教育呈现出 “分庭抗礼”进而 “混合融通”之势。
1.线上线下的边界。疫情出现以后, “迫不得已”登场的 “线上教学”充当了 “救火 队员”的角色,很快成为战 “疫”中的教育的“主角”,一时 “风头无两”。虽然随后引发的各 种质疑、批评和争论不绝于耳,但 “线上教学” 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充分放大,却是不争的事实。新冠疫情对两者原有边界的冲击和打 破,首要之处在于冲破了原有 “线下教学大于线 上教学”的传统格局,扩大了线上教学的地盘, 拉抬了线上教学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,并有可能 形成未来其与线下教学并驾齐驱的教学新格局。
2. 家内家外的边界。随着疫情而来的 “线上教学”的兴盛,同时促发了 “居家学习” 或 “在家学习”的兴起。一方面,展现出居家 学习与在校学习的本质区别: “由群体性的学习组织变成个体为主或有家长陪伴的家庭学习,由 教师督促、同伴互助的激励学习方式变成独立坚 持、独自面对的学习,由程式化、规范化和仪式 化的学习环境变成相对惬意轻松的、自我营造的 学习环境,由规律的学习时长变成随意的、自我 调节的学习时间安排,由相对统一固化的学习内容变成自主选择、自由安排的学习内容“。在家学习”既拓展了学生 “学习场 所”的常规边界,也拓展了学校教育及其改革的边界,与 “在家学习”相关的变革从此成为学 校教育的改革对象和改革内容。
3. 校内校外的边界。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,学校停课,在线教学,居家学习,一个接一个的举措背后,折射出 “学校教育”或 “在校教育”的局限和无奈。当年伊 利奇倡导的 “非学校化运动”,可能由此将在后疫情时代重新兴起。疫情总要结束,日常教学总 要回归 “学校”,但 “学校”可以回去,原有的“教育体系”或 “教育格局”回不去了。至少, “在校教育”不仅不再是教育体系中的 “唯一”, 而且其教育世界中的 “重镇”地位,也被 “校 外教育”所撼动,这将带来整个基础教育体系与 格局的重新洗牌,原有基础教育的 “重整山 河”,将是后疫情时代的大概率事件。
三大边界的改变和突破,可能在整体意义上引发基础教育的翻转: 从线下教学、在校学习和校内教育等 一统天下,翻转为线上教学、在家学习和校外教育地位突显,产生混融教学、混融学习和混融教育交融共生的新样态,最终导致整个基础教育的“翻转”。这是既 “翻转课堂”之后,基础教育领域出现的又一种翻转: 从 “翻转课堂” 到 “翻转教育”,其实质是从 “单一”到 “混融” 的翻转。
后疫情时代为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很多机遇,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难题和挑战,例如,我们遇到了教育认知的三大门槛。究竟是哪三大门槛呢?首先是教学管理层面的......
二、挑战:教育遇到了三大“认知门槛”
1. 教学管理层面
一些学校要求进行在线教学前要像以往日常教学一样,先由教务部门做好周密的计划和安排,所有的课程、所有的教师要么一起上,要么都不上。结果这样的计划和安排迟迟难以做出,因为不同的课程性质不一、前期开展线上教学的基础不一、教师在线教学经验差别很大,很难做出大而全、一 刀切的计划和安排,最后不了了之,错过了开展在线教学的最佳时机。这 实际上反映了学校管理层对在线教育特点和规律认知不足,试图用工业时代的教育思维去应对互联网时 代的教育挑战。
然而基于网络的教育有很不一样的特点,如去中心化、去同步化和开放共享原则等。去中心化是因为网络本来就是一个没有中心的平行结构,而不是一个由上而下的层级结构。谁都可以成为中心,谁都不是中心。那种把教学内容、教学资源私密化、专有化,限定在某个特定班级、特定人群的做法,是不符合互联网效益最大化原则的。开放还意味着学习内容、学习方式、学习评价的开放和多元。不受教材、大纲甚至课程、学科的局限,主张跨学科、跨专业进行学习。
互联网上的信息和知识是流动的,被称为“知识流”,互联网学习也应该是变化的、流 动的,学习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、过程性的。应支持和 鼓励探索,采取迭代更新方式,而不求一步到位。那种仅仅把网络视为书本知识载体、 传统教育工具的观念,不符合互联网思维。
2. 教学实施层面
开展在线教学,大部人首先想 到的就是线上直播授课,接着就忙于寻找合适的直播平台和工具。 这是典型的将课堂教学模式照搬到网上 的传统思维模式,结果导致大规模“网络翻车”现象。尽 管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,但长期持续下去,效果不一定 好。因为只要对比一下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异同就 可以发现,这种直播教学模式不符合网络教学特点。
课堂教学是在一个封闭的物理空间里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。 在这个实体空间里,教师和学生、学生和学生、学生和学习资源之间均处于一个全方位立体化 接触状态,互动非常方便。尤其是在小班教学情况下,教师在讲授时会频繁地与学生互动, 通过直接的观 察、眼神的交流、话语的问答和气氛的感受,教师会自 觉不自觉地调整讲授的内容、速度乃至方式。学生也 有被密切关注、关照的感觉。在线教学是在开放的虚拟网络中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。
在这个虚拟空间里,教师和学生、学生和学 生、学生和学习资源之间均需通过网络和终端设备的 中介才能发生间接的联系。。 尤其是在直播教学的情况下,教师基本看 不到学生的反应,交流互动比较困难,大多数时候只 能自顾自地讲解,或者进行经验性的调整。由于涉及 很多网络和电子设备,往往还需要有人协助,帮忙解 决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。学生分布在差异极大的环境中,无法排除外界的干扰,没有被关注和关照的感觉,也难以感受共同学习的气氛,极易产生倦 怠感与孤独感。
3.教学评价层面
对在线教育提出质疑的最主 要的理由是在线教育难以保证教学质量,而很多人衡 量在线教育质量的依据还是以标准化考试成绩作为指标,标准化考试主要反映的是对书本和课堂教学内 容的掌握程度。这里面同样存在对在线教育的“认知门槛”问题。
网络上有丰富的学习资源,这些学习资源不仅有文本资源,还有丰富的图形、图像、音频、视频、流媒体、虚拟现实、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资源等。 其中很多信息和知识甚至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。 如果仅用局限于教材和大纲内容的标准化考试来衡量在线学习成 果,显然是远远不够的。
通过网络学习获得的信息、知 识、能力,远远超过教材和大纲所规定的范围,除了知识之外,还包括网络检索、信息的快速获取、甄别、选 择、加工、整合、重组、传播、在线交流、合作、创新、创造等多种能力在内,这些能力都是今天这个时代所必需的,是信息时代的核心素养和能力。
仅仅考查对书 本知识的掌握, 在线教学确实不比课堂教学更具优 势,但如果把所有这些方面都考虑进去,在线教与学的收获显然比单纯的课堂教学要丰富得多、 有用得 多。未来的评价将更多地依赖人工智能对学习大数据的分析,而不是一纸试卷。
无论是在教学管理、教学实施还是教学评价层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都不是不可化解的,我们需要在教育方面做出一些转型去应对出现的问题。那么我们在学校教育、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价三个层面要如何去做呢?首先来看学校教育层面的两点,第一点是.学校教育应从教学生读书为主,变成教学生读“网”为主.....
三、应对:后疫情时代的学校教育应从多方面开始转型
1.学校教育应从教学生读书为主,变成教学生读“网”为主
网络时代之前,更准确地说在印刷时代,信息与知识主要是通过纸质媒体储存与传播的,教科书又是 纸质媒体中最为严谨的一种类型,教科书的编撰是专家学者的专利,一般人根本不可能染指。 知识被认为 主要存在于学者和教师的大脑,以及教科书和经典著 作之中,是一种需要人们仰视的高大上的存在。网络诞生之后,情况慢慢发生改变。 人类在实践 中产生的大量的信息和知识,首先出现在网上,而不 是书中。
教科书记录的是专家学者经过加工整理,已经系统化、结构化的内容,有学者将它们称 为“硬知识”,这些硬知识是前人认识和经验的总结, 当然值得学习。但网络上的信息和知识则包罗万象、 应有尽有,而 且形式多样、更新迅速,与现实生活完全同步,容易被 普通大众尤其是新生代们所理解和接受。
其中,很多信息和知识没有经过专家学者的检验、加工、整理、改造,来不及形成结构化、系统化的知识体系,这些知识被称为“软知识”。这些软知识越来越多,可以即学即用, 能帮助人们解决大部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,而 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迭代更新,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。大部人对软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,而对硬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少。网络中不仅有软知识,也有硬知识。 网络中各学科各专业的学习资源比教科书上的内容更多、 更全面,形式也更加丰富。
例如,网络中不仅有教科书中的 文字内容,还有教师的讲课视频、PPT、图形图像、音频 动画,甚至虚拟现实、虚拟仿真实验,更有关于本领域 前沿的论文、报告等。网络还为我们开展跨时空的社会化交流与协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。 因此,今天如何读“网”,显然比如何读“书”要更 加重要。
2. 学校教育应从传授硬知识为主,变为师生共同建构软知识为主
随着人工智能的全面应用, 大量书本中的硬知识将被智能机器人掌握, 凡是用硬知识就能解决的问题和完成的工作,将逐渐被智能机器人所接手;人类将更多地从事对软知识的学习与建构。因此,学校教育的重 心也将越来越从传授硬知识, 向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学 习、建构软知识方向转变。
学习和建构软知识需要新建构主义理论指导。新建构主义教学法包括四个关键词:分享、协作、探究和零存整取。教师向学生布置一个分享的任务,要求学生围绕某个主题,通过网络和书本学习相 关内容,然后在一个群体里分享出来。分享的方式可以是文章、视频、音频、PPT、作品等,但一定要求原创,杜绝抄袭,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建构。分享和展 示之后,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在线讨论,对一些未解决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协作学习;让学生组成合作小 组,对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探究活动。活动成果再进行分享和展示。
最后,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分享、协作、探究的成果,采用零存整取的方法整合起 来,形成更系统的知识结构。例如:将大家的小论文, 通过在线共同写作,变成一篇大论文;将每个人的零星成果,通过碎片重构的方式,整合成系统化的成果等。零存整取、碎片重构是学习和建构软知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。
3. 教学评价应该从学习输入评价为主,变为学习输出评价为主
传统教学评价, 主要以标准化考试成绩为主要指标。标准化考试一般要限定考试内容和考试范围,主要以教材和大纲为准, 考查的范围主要是学生对教材和 大纲规定的内容的掌握程度, 也就是书本知识在学习者大脑中被理解和记忆的程度。 虽然也可能有部分试题涉及部分知识的简单迁移和运用,但一般比例不高, 因此,这种评价主要是对学习输入的评价。
网络学习不限于对书本知识的学习,更加开放和个性化,学习的范围更广、形式更多样、内容更丰富,如果仅仅以教材和 大纲来划定评价内容和范围, 显然是不合适、 不全面的。仅仅采用标准化评价,不仅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在 线教学效果, 还会反过来对在线教学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,打击师生在线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。
在线教学是围绕某个主题和课程的相对开放式 的学习,每个人学习的内容、材料、途径以及掌握的广 度、深度不尽相同,很难划定考试的范围和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, 因而应该采用以学习输出为主的评价。
学习输出的评价主要考查学习者通过课程阶段的学习,能够完成什么作品、作业、论文,能够解决哪些真 实问题,思维和能力方面有哪些提高等,简言之,通过学习,能够输出什么东西。 这种评价体现了评价的全面性、真实性、开放性和差异性原则。为了保证评价的 客观性、公平性,评价不仅应包括教师评价,还应包括学生的自评与互评,以及第三方评价。
4. 教学管理应该从刚性管理、层级化管理,变为弹性管理、扁平化管理
目前,学校的教学管理仍然带有较多的工业时代 的痕迹,过于刚性,缺少灵活性。强调从上至下的层级化管理,要求行动统一、步调一致。 这样的管理模式已 经越来越与时代脱节。新时代教学管理的关键在于选拔、培养一批学术水平高、责任心强、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来担任教学工作,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,赋予教师较大的教学自主权,鼓励创新和探索,允许犯错、包容 失败。而不是用各种条条框框和规章制度去束缚他 们,压抑他们的教学主动性和创造性。
今天的学校教育, 不应该再像过去那样执行僵 化、过时的标准和流程了。提高教育教学的灵活性、机 动性,是快速变化的时代需要,也是教育变革的大方向。 如果我们的教育是僵化的、机械的,那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是僵化的、机械的;如果教育是灵活的、随机 应变的, 那培养出的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。
综上所述,我们在看到疫情带给我们伤痛的同时,作为一个未来的教育者,也要看到疫情以及疫情后期给我们教育上所带来的东西。无论是机遇也好,挑战也罢,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它们,好的就顺应,不好的就改变。
说到这里,那后疫情时代这个话题会怎么考查呢?首先,在初试阶段,它也是有可能直接作为材料题直接进行考察的,这种题大家不用担心,作答时结合该热点分条缕析即可。在复试阶段,是最有可能考查该知识点的,当然与疫情有关的东西,大家要准备,但后疫情时代的内容,大家更是不要忘记,千万不要后疫情时代是什么都不知道哈。